16年IC行业代理分销 覆盖全球300+品牌

现货库存,2小时发货,提供寄样和解决方案

24小时服务热线: 0755-82539998

热搜关键词: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行业资讯

ADI助力低空经济:传感器的隐形守护力量

来源:ADI官网| 发布日期:2025-04-02 09:34:50 浏览量:

随着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,无人机等飞行器在物流、安防、测绘等领域的应用迎来了爆发式增长。在这一蓬勃发展的低空经济浪潮中,传感器作为核心部件,正扮演着“隐形英雄”的关键角色。而高性能惯性传感器(IMU)更是保障飞行安全的重中之重。在这一领域,ADI公司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产品,为低空飞行器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支持。

当处于GNSS(如GPS、北斗)等卫星导航系统信号易受遮挡或干扰的复杂环境中,例如在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的偏远区域,单机智能便成为了飞行安全的核心保障。与依赖外部信号的导航系统不同,惯性传感器凭借自身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等元件,能够自主地感知飞行器的姿态、速度和位置。其更新速率相当惊人,可达数百甚至数千赫兹,远超民用GPS或北斗的更新频率,后者通常仅为几到几十赫兹。对于高速飞行的无人机而言,这种高更新速率极为关键,它能有效避免因感知延迟而引发的安全隐患,确保飞行器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飞行。

然而,惯性传感器也并非完美无缺,它存在一个固有的缺陷,那就是长期精度漂移,误差会随着时间的累积而不断增大。这就使得IMU的等级成为了决定其精度和成本的关键因素。更高等级的IMU,往往具备更低的噪声和更高的稳定性,能够为飞行器提供更为精确的导航信息。针对这一问题,ADI公司亚太区MEMS产品线总监赵延辉在演讲中着重强调了传感器融合的重要性。他指出,将IMU数据与GNSS、激光雷达、视觉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的数据进行融合,利用各自的优势进行互补,可以显著提高整体的定位和导航精度。然而,传感器融合并非简单的设备堆叠,而是一个需要智能算法深度参与的过程。算法必须根据不同场景合理分配权重,并确保原始传感器数据的质量,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提升系统的可靠性,让飞行器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安全、稳定地飞行。

ADI助力低空经济:传感器的隐形守护力量

在针对无人机应用的特殊需求方面,赵延辉还分享了一些传感器选型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关键因素。对于那些需要长期在户外运行的无人机,传感器的长期稳定性无疑是至关重要的。因为在长时间的户外作业中,传感器一旦出现稳定性问题,可能会导致飞行器失去准确的导航信息,进而引发安全事故。同时,在飞行过程中,旋翼产生的强烈震动会对传感器的性能产生显著影响,因此传感器的抗震动能力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。此外,无人机在实际应用中,可能会面临各种极端温度环境,这就要求传感器必须具备宽温工作范围,以确保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都能正常工作,为飞行器提供可靠的导航支持。

展望未来,赵延辉认为低空飞行器将更加注重预见性维护。通过预装高精度的传感器,可以实时监测飞行器关键部件的健康状态,提前预测潜在的故障。这样一来,工作人员便能够在问题真正发生之前进行有效的干预,极大地提升了飞行的安全性,为低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。在低空经济的浪潮中,传感器正以其独特的力量,默默地守护着飞行器的安全,推动着相关行业的不断前行。而ADI公司凭借其在传感器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,将继续为低空飞行器的安全运行提供强大的支持,助力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。

最新资讯